大家好,我是小书虫妈妈。
姐妹们,你有没有发现,养娃的过程中,总有些时候被娃气得胸口痛,焦虑得睡不着,吃不香!
比如:不好好吃饭;调皮捣蛋,专门搞破坏;脾气爆,不听道理;晚上不睡,早上不肯起床;作业拖拖拉拉,做事丢三落四......
我想,十个妈,九个妈都经历过这种“血压飙升”的时刻。
这时,你是不是忍不住对着孩子大声吼,孩子一反抗,你就更要和孩子较劲。
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这些我都经历过,所以深有体会。
但你知道吗?我们跟孩子轻劲的结果,其实都在悄悄影响他的大脑发育。
你可能觉得我们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吼,都是这样过来的, 一样活得好好的。
但是啊,我们是新时代的父母,教育方法还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,才能更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脑科学发现:真别和孩子、尤其是 3~6 岁的孩子较劲,他脑子是真的还没长好呢!
展开剩余79%一、脑科学分析大脑发育特点
我们先来了解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,这样能更好地缓解我们对孩子的很多焦虑。
0 - 3岁:大脑神经元连接突触激增阶段
我家娃一到两岁时,总爱把绘本往嘴里啃;刚摆好的积木哗啦全推倒,收拾好的玩具,不停地把玩具扔向远处,你捡回来,他继续扔,有时还边笑边扔。
有次我实在忍不住拍了下他的手,他愣了两秒突然大哭起来。
后来看了很多育儿书才知道,这阶段孩子的大脑神经元正疯狂“联网”,孩子通过不断地看、听、触摸、感受周围世界,刺激神经连接的形成。
这个阶段的孩子充满好奇和探索欲,他们啃书,撕东西,推玩具,摔东西......
其实这些“捣蛋”行为,都是娃在探索世界,为大脑提供丰富的素材。
大脑借助这些行为接收外界刺激,刺激神经连接,促进大脑发育。
3-6岁:注意力处于发展阶段
3-6岁的孩子,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,真不能怪娃的专注力不好。
因为,这时候孩子的大脑就像没装“稳定器”,负责注意力调控的前额叶皮质还未发育成熟。
他们的注意力分配和控制能力很弱。
想起儿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上课的时候,老师反映他很难整节课都安安静静地坐着听讲,时间一久,他就会走神,搞小动作。
那时候并不懂这些知识,我还经常吼他,让他专心听话。
其实,他是班里最小的孩子,让他安安静静坐40分钟,真的太难了。
我看了资料后,才知道,三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大约5分钟,4岁左右的孩子可以维持在10分钟左右,而5~6岁的孩子可以维持在15分钟左右,注意力不集中,年龄越小越明显。
所以啊,当我们的孩子3-6岁时,如果出现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,真的不能和孩子较劲。
6-18岁:情绪波动期
6-18岁的孩子,总是难以有效控制情绪和行为,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后,常常情绪容易冲动,一点小事就可能大发脾气,做事也比较容易冲动。
举个例子:
堂姐的女儿上初中后,考试没考好就情绪崩溃大哭,有次她出去和同学玩很晚才回家,堂姐说了她几句,她直接摔门进房间。
她后来看了书才明白,孩子大脑负责理性思考、冲动控制的前额叶区域,还没发育成熟。
所以孩子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去做,不会思考那么多,而大脑的这个区域,要到 25 岁左右才会完全成熟。
所以啊,父母的要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,情绪来了像过山车,根本刹不住车。
这时候跟他较劲,相当于往火山口扔石头,只会炸得更凶。
二、不较劲,才是最好的教育
1、先共情,再讲理
其实孩子犯错时,大脑里的“情绪按钮”已经被按下,这时候讲道理,他们根本听不进。
我们先接住他的情绪,说句“爸爸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”,比吼十句“怎么这么不小心”更有用。
2、 按照大脑发育规律教育
大宝上幼儿园时坐不住,我买了套“寻宝游戏”:把积木藏在沙发缝里,让他计时寻找。
每次玩得满头大汗,后来老师说他上课专注多了。
其实低龄孩子的大脑更喜欢“玩中学”,比如,每天10分钟拼图、找不同游戏,既能锻炼注意力,又让他觉得“学习真好玩”。
3、闭上嘴,竖起耳朵
表妹现在学聪明了,女儿考试没考好,她不再问成绩,回家晚了,不再责骂,而是递杯牛奶:“累了,先喝杯奶休息一会儿。”
女儿反而主动说:“妈,我这次没考好,就是有几个知识点没掌握好,下次我应该会考得好一些。”
“妈妈,今天晚了回来,是没有赶上那班公交车。”
你看,孩子不是不知道问题在哪,只是需要被尊重的表达空间。
就像你跟朋友吐槽时,更希望得到“我懂你”的回应,而不是“你应该这样做”的指点。
小书虫妈妈育儿感悟:
下次孩子又惹你生气时,不妨先深吸一口气:孩子不是故意捣乱,只是大脑还没长好呢。我们,慢慢教,慢慢等,陪他们一起慢慢长大!
发布于:广东省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